武术理论

武德的起源与发展

  追溯武德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看到它是伴随着社会的生产活动和武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人们在狩猎、抵御、抗争等生产活动中产生了武术的萌芽,同时也孕育了武德。但是原始社会是群居制,人类属于蒙昧时期,武德表现形式十分模糊,武德尚处于萌芽时期。
  殷周时期,随着“拳”字的最早出现,就有了较明确的武德内涵。《诗经•小雅•巧言》中‘‘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是历史典籍中最早出现的‘‘拳’’字。这里提到的“拳”是指攻防格斗术,也就是武术的雏形;“勇”是指勇力、勇敢,是一种品质精神,内含着一定的武德内容。这句话的含义是无拳无勇则会盗贼蜂起,国家混乱。拳和勇的联用,预示着一种无德无拳的思想。《国语.齐语》说:“於子之乡,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三国时的韦昭注:“大勇为拳”,缺少德行的人,拳艺再高,但是与众人之力相比,终难相敌。所以说,“无拳无德,或“无德者不如无拳”,拳和德是不可分的。郭沫若曾在殷契粹编》的卜辞中载有“丁西卜,其呼以多方小子臣其教戒”。并解释“教即教学~教戒一词可能为武术传授之戒教”,这也许就是最早的武德教育。
  西周时期行“礼制”,武事活动与礼结合,反映在射箭上也有了严格的礼仪程序和等级规定,谓之“礼射”。按等级分为:“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制度,这里包含了浓厚的道德礼教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法家兴起,诸候相争,开始“文武分途”,重视和提倡“拳勇”、“技击”。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首次明确提出的“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是历史上最早的,带有条款性的武德记载。由此不仅可以看出古时候把武德看得非常重要,而且可以看出当时的武德涵义是相当广泛的。
  这个时期出现的武士阶层,对武德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武士多是低级贵族,他们既有统驭平民的权利,又有执干戈以卫社稷之义务,韩非子称之为专于武者的“侠”。《韩非•五囊》云: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战国时已出现“游侠”,《史记》中就记载了许多侠客的故事,象荆轲、朱亥、秦武阳等。他们的出现,无疑使社会产生了许多行为准则来约束他们,这也就促进了武德的发展。虽然在他们身上有一些“唯命是从”等封建思想,但是同时也具有不畏强敌,除暴安良,大义凛然,一诺千斤,洁身自好的德行。武德基本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两晋南北朝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儒、道、佛日趋合流,玄学盛行,官僚贵族信奉宗教,追求长生不老之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气功导引,但也阻碍了武术的发展,且影响武德的进一步完善,不过此时也不乏德艺兼备的武者。  《晋书》记载,有个叫周处的人,“末弱冠,臂力绝人,好驰聘田猎”,  “人山射杀猛虎”,“投水搏蛟”为民除害,就是对他变好后勇敢德行的宣扬,《角力记》中也强调“宣勇气”,“之教勇”,“无勇不至”,都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习武者的勇气品德相当重视。
  隋唐五代时期,随着封建社会发展繁荣,武术大兴。武则天长安二年,开始实行武举制度,促进武术活动,并出现了职业教习武艺的人,这为武术各流派制定相应的收徒标准,提供了客观条件,使武德表现形式条款化,推动武德向系统全面化方向发展。
  两宋时期,尚武风气促进了武术的发展,民间练武活动非常活跃,出现了不少民间武术家,武德也随之得到全面发展。武德不仅反映在练功、尊师方面,在打擂比武中也充分体现出来。如《水浒传》里燕青打擂时,裁判人员先向打擂比武者宣读了不许暗害对方的条件。再如民间还自愿结成许多武术组织——“会”、“社”等,每个团体都有自己较为严格规范的武德内容,如社规、择徒标准、清规戒律等。宋代的城市商业繁荣,出现了依靠献技维持生活的“诸色艺人”,其中,就有武艺人,这时武术与礼仪联系在一起,出现了用手势表示敬礼的拳礼,拳礼也是民族历史文明的一种反映,使武德中的礼拳种流派都有一整套武德规范,而且把武德教育放在首位。清代的《武技书》、《太极拳谱跋》中都对武德作了具体规定。如《武技书》的《初学条目》中规定:“学拳以德为先,凡事恭敬谦逊,不与人争,方是正人君子,学拳宜作正大之事,不可恃艺为非,以致损行败德,辱身丧命。”太极拳也讲“学拳不可不敬”。《少林拳短打十戒》列了十条,其中有六条是关于武德的规定。武当拳也有“十传十不传”的戒约。这些都反映出“未曾习武先习德”和“短德者不可与之学”的武德思想,强调了习武者要仁爱、守礼、忠诚、谦让和宽厚,这是进步的方面。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旧的武德中也有一些落后腐朽的东西,强烈的门户意识,过分的唯师命是从等,这些都是应该批判的。
  经过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武德也在不断地发展,这个时期尽管武术发展有起有落,但是武德仍处于发展阶段。
  辛亥革命后,当时政局不稳,列强入侵,国土沦丧,涌现出了许多甘洒热血的武林豪杰,他们为了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兴旺,表现出了崇高的武德。
  真正宣扬和提倡武德是在建国以后,党和国家十分关怀和大力支持武术事业,武术运动蓬勃发展,各级武术协会、武术队应运而生;武术教练员守则、运动员守则等相继制订、实施;广大武术界人士在继承传统武德中的合理成分和批判糟粕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新的社会主义武德观,形成了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忠诚党的武术事业,见义勇为,尊师重道,团结友爱,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武德思想。武德教育已成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武术段位制推广相关单位
  • 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
  • 上海市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 天津武术协会
  • 重庆市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 黑龙江社体中心
  • 吉林武术协会
  • 辽宁省武术协会
  • 内蒙古自治区体育总会
  • 河北省武术协会
  • 新疆国际武术培训中心
  • 甘肃省武术协会
  • 青海武术协会
  • 陕西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 河南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 山东武术院
  • 山西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 安徽省武术协会
  • 湖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 湖南省武术协会
  • 江苏省武术运动协会
  • 四川省武术运动协会
  • 贵州省武术协会
  • 云南省武术协会
  • 广西武术协会
  • 浙江省武术协会
  • 江西省武术协会
  • 广东省武术协会
  • 福建省武术协会
  • 海南省武术协会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青少年与学校武术指导委员会

关于校园武术段位制 | 隐私权保护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玉之天(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37513号-5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中玉之天-爱武术”或扫描上面的二维码

技术支持:中玉之天

服务电话 9:30-18:30

010-6833 5833

北京市西城区西外大街135号北展剧场东二层 PC: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