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武术的益处
武术是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套路和格斗运动(散手)为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是汉族民间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项目,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如回族,苗族等也有各自特色的武术流派。武术的起源源远流长,在民间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现代汉语词典》)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
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通过气功、站桩等训练手段,提高人体肌肉力量和神经反应潜能,或借助器械特性,达到躲避对方攻击,而能有效击打对方,制服对手的方法。中国历史上,不同人群根据中国文化理解不同,训练方法不同,产生众多门派。幼儿从小学习武术,能有效地提高大脑的反映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得到浪好的发展,同时还能纠正独生予女的“娇、骄”二气,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爱、相互帮助的集体观念,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坐、立、行更有一气质、掌握武术技术之目的。
第一:强身健体。
在武术套路运动练习中,整套拳术完成需要一定的体力和肺活量。在青少年人童,经常参加武术锻炼,通过科学的练习方法,可使骨密度增厚,可增强各关节的稳固性和灵活性,提高肌肉的弹性和撞击能力;提高体内内脏器官的功能,增强抵抗和免疫能力。
散手是一项体育运动,通过学习和训练,能够发展人的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同时散手又是一项对抗性体育运动,可以发展人的心智,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坚持散手训练,可强筋骨、壮体魄。
第二:锻炼品质
散手训练,从开始的基本动作、基本技术练习,到条件实战以至全面实战的练习过程中,在每个阶段和每个层次都对人的意志品质具有不同程度的考验和锻炼。
初学散手时,要忍受拉韧带的痛苦;攻防练习时,要承受击打和抗击打的皮肉之苦;加量加强度时,要克服疲劳之苦;进行实战时,要克服胆怯、犹豫、紧张、冒失等不良心理反应。通过长期的散手训练,可以培养习者勇敢、顽强、坚毅,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拼搏的精神,进而形成成熟、稳健、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第三:改变精神面貌。
武术运动特别强调精气神的**。这种**主要以套路运动形式为主,它的每一个手型、手法、身型、身法、步法和眼法的练习,要过千锤百炼,才能达到炉大纯青、一气呵成的地步。起伏转折、刚柔相济、窜蹦跳跃、闪展腾挪,英姿飒爽,充分体现了武术迷人的魅力。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行如风,是一个优秀武术运动者人备的素质。
第四:竞技交流
中国武术徒手搏击,早在1000多年前就传到日本,当时称“唐手”,后来改称“空手”。现在,有许多国家的武术爱好者不仅喜爱中国套路武术,而且也喜欢散手运动。通过与各国选手较技,不仅可以促进国际武艺交流,将中国散手运动推向世界,而且也可以增进各国运动员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国际文化交往
第五: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
火器早已替代了冷兵器,武术从整体上退出军事技术体系,形成一项体育运动后,武术的攻防技术发展成了体育化的武术对抗运动,以及人们自卫抗暴的防身术。通过习武,不仅可以掌握各种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方法,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持之以恒地练功,还能增长进攻劲力、抗击摔打,克敌制胜,具备防身自卫的能力。若系统地训练,还可掌握防身制敌的本领。
第六:修身养性,培养道德情操
武术的学艺和练功,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还需要常年不懈,坚持有恒。这不仅能培养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意志品质,也是一种修心养性的良好手段。
历史上岳飞抗金兵、戚继光抗倭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十三棍僧救唐王,以及近代霍元甲拳打东洋人等感人至深的故事,都充分表现了武侠们高尚的爱国主义和匡扶正义、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运用武术救国卫民,抵御外侮的美德,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学练武术的时候,应该用这些英雄事迹,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陶冶他们的情操。武术在长期的传习中,一向重礼仪、讲道德。要求习武者具有手德、口德、公德。培养武德是武林界的传统。武德教育作为培养共产主义精神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练武习德可以培养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凌弱逞强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七: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高,武术运动能使人获得美的感受,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享受。这种审美价值,产生于技击美和技艺美融合的武术美。武术的技击美,以人们对武术攻防功利的认识为基础,通过实战搏斗动作的攻防实效和套路演练动作的攻防含义表现出来。人们在观赏武术格斗运动时,从双方表现出的勇敢、力量、合理的攻防招法以及健壮的体魄中获得美感,直至为胜利者欢呼,为其体能和技能倾倒。古籍中记载有很多上至帝王,下及庶民喜好观赏武术格斗运动的事迹。不同阶层的人们对武术格斗运动的观赏兴趣,表明武术的技击美,自古就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武术的技艺美,是充分发挥人体运动能力,表现出的武术姿势规格美和运动规律美。动作符合规格标准和运动规律的程度越高,技艺美的程度也就越高。在武术套路运动中,还通过传神、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加强武术姿势规格美和运动规律美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武术技艺美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人们对武术美认识的深化,对武术审美价值的利用,促进了习武者和民间武艺人对武术美的追求。加快了武术脱离军事技术,形成一个运动项目的步伐。完成了体育化进程的武术运动,审美价值进一步提高。武术自身含有的那些能激起观赏美感的审美因素被逐步固定下来,武术的技击美和技艺美融合一体。人们观赏武术,能从形神兼备、以形传神的武术演练中,感受到武术的神韵美;从立身中正、三尖相照、六合相应的姿势中,感受到武术的和谐美;从动静相间,刚柔相济等“反向相求”的技法中,感受到对比美;从在运动中求平衡、在平衡时求运动的运动中,感受到动态平衡美;还能从武术搏斗中,感受到健力美、自强美;从以巧打拙、以轻克重的技巧中,感受到武术的技巧美;从“舍己从人”、“非遇甚困则不发”、“点到为止”等要求中,感受到习武者的深邃涵养。人们对武术美的感受,使其审美需求获得了某种满足,从而起到娱乐身心的作用。对武术美的感受,还能诱发和提高审美情趣,激发积极求胜的斗志,从而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此外,武术中包含了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哲学、宗教、教育、中医。因而青少年练习武术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关于校园武术段位制 | 隐私权保护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玉之天(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37513号-5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中玉之天-爱武术”或扫描上面的二维码